最近后台有位朋友问我:“老家亲戚说‘夫妻不送葬,送葬必遭殃’,认为即便是老伴去世了,另外一个人也不能去送葬。这种说法依据是什么?老家有这个习俗,现在还应该遵守吗?
其实不光这位朋友,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老话,目前有些地方也还有这个习俗,但是他们的心里多少有点犯嘀咕。
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,看看老祖宗的讲究里藏着什么门道:为何“夫妻不送葬?
先说说啥是送葬。简单说,送葬就是逝者出殡时,亲友们护送灵柩到安葬地的仪式,这在咱们传统丧礼里是很重要的一环。
那哪些人能送葬呢?
一般来说,逝者的直系亲属,像子女、父母、兄弟姐妹都得去;旁系亲属和亲朋好友只要关系到位,愿意送最后一程,也是可以去的。
不过过去有些讲究,比如孕妇、刚生完孩子的女性,或者家里有重病人的,可能会被建议不参加,主要是怕身体扛不住悲伤和劳累。
那为啥亲朋好友都可以参加送葬,为何在民间会有“夫妻不送葬,送葬必遭殃”的说法呢?
这得从老祖宗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观念说起。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,这个夫妻不送葬,不是指所有的夫妻,而是有限制条件的,一般是指年纪较大的老年夫妻了,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,经历过各种坎坷,感情是相当深厚的。
如果是年轻夫妻,那还必须送葬的。如果他们不去送葬,反而会被招惹一些闲话的。
为什么老年夫妻,一方走了,另外一方不能去送葬呢?这是因为他们的感情深厚,两口子就说这辈子最亲近的人,一方走了,另一方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。
送葬路上要走不少路,仪式也繁琐,老人们怕活着的一方太过悲伤,情绪激动出意外,比如哭晕过去、摔倒,或者因为过度伤心伤了身体。所以才说“遭殃”,其实是怕活着的人出事。
其次,这说法里藏着老祖宗的一点“私心”。过去的人觉得,夫妻感情太深,要是活着的一方送葬时太过悲痛,逝者的灵魂可能会舍不得走,牵挂着阳间的人,这样逝者不安心,活着的人也容易一直沉浸在悲伤里走不出来。他们觉得,让活着的一方在家等着,反而能让逝者“安心上路”。
再者,这和过去的医疗条件也有关系。以前没啥好的医疗手段,人要是悲伤过度病倒了,很可能就好不了了,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老人。
要知道这过去,很多夫妻感情都是相当深厚的,一方离去了,另外一方会哭的昏天黑地的,年纪大的老人,如果过度悲伤,哭坏了身体就难以康复,甚至有些本身有基础病的,就真的可能一命呜呼了。
所以老人们才用“必遭殃”这种有点吓人的说法,逼着活着的一方保重身体。其实不是真的有啥报应,而是用这种方式提醒大家:逝者已矣,活着的人得好好活下去。
不过这说法也不是绝对的,各地的讲究不一样。我老家就有“结发夫妻必须送最后一程”的说法,觉得这样才算尽了夫妻情分。
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医疗也方便,很多夫妻都会送老伴最后一程,毕竟这是表达思念和告别的重要方式。
其实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说法,核心不是“能不能送”,而是“要保重身体”。夫妻一场,感情深的肯定想送对方最后一程,这是人之常情。
要是身体条件允许,情绪能控制住,送葬反而是一种情感的释放。但要是身体不好,或者情绪特别激动,那也别硬撑,在家默默送别也是一种心意。
说到底,“夫妻不送葬”的老话,是老祖宗用他们的方式在提醒我们:悲伤要有,但更要懂得珍惜活着的人。
所以啊,要是遇到这种事,别被老说法吓住。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内心想法来决定,只要心怀敬意和思念,不管用哪种方式送别,都是最好的选择。
毕竟,感情这事儿,从来都不是靠规矩来衡量的,而是藏在心里的那份牵挂和不舍。
短线配资平台,配资公司官网,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